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2024年,淮南法院坚持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服务,助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主动融入全市“五大攻坚行动”,以法治之力护航淮南转型高质量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服务保障产业转型。依法保护市场主体权益,坚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打破地方保护、贸易壁垒,将法治元素转化为发展要素。持续用好企业家日常走访定期座谈和约见法院院长机制,全方位做实为企优环境。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运用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真创新”得到“严保护”。
多维发力,服务保障城市更新。妥善化解在城市功能区、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路网等建设中引发的建设工程合同案件,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妥善处理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棚户区和危旧住房改造、新居住区建设等引发的民事、行政案件,助力老旧小区居民“住有宜居”。发挥破产审判在助力新旧动能转换、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具有的独特价值。以破产案件高效审理,释放土地、房产,盘活资产。
着眼法治需求,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法治需求,在因地制宜上出实招、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在深度融入上作文章,不断提升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效能。加强耕地保护,妥善审理涉及侵占耕地、制售假冒农资、涉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以及土地“三权分置”等各类案件,选派干警进驻乡村,落实帮扶资金,以司法的生动实践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守护青绿,服务保障生态修复。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坚持预防性、恢复性司法理念,通过适用惩罚性赔偿等法律制度依法严惩污染环境者,持续用好增殖放流、补植复绿、抛石护堤等方式,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力度,助力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建立生态司法修复基地,用心用力用情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淮南“生态颜值”提升提供了司法保障。
激发多元共治合力,服务推进社会治理。坚持办案就是化解风险,做实定分止争,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尺度处理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共同发力,构建调解优先、层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形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工作合力。
代表点评
省人大代表、凯盛重工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工程师 陶永芹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市场经营主体是发展环境最直观的感受者。近年来,我受邀参与了淮南法院的庭审旁听、案件执行以及案件听证等多项工作,深切感受到法院始终秉持公正司法的理念,在推进法治建设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以来,淮南法院不断完善民商事调解、诉调对接等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涉企案件繁简分流,提升审判质效,同时,持续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开展精准普法,及时回应企业关切,诸多做法都值得点赞。希望法院继续当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护航者”,聚焦企业发展中的瓶颈、堵点问题,继续立足审判职能,推出更多护企优商的好措施,为促进淮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