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重大原则。2024年,淮南法院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司法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在新的赶考路上答好司法为民考卷。
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久久为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难事”,扎实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让人民群众时时感受到人民司法的暖心、稳心、安心。妥善审理涉民生案件、劳动争议案件,依法帮助农民工群体追回欠薪。针对物业纠纷,选取典型案件深入社区巡回审判,以案释法减少该类案件发生。审慎审理婚姻家庭案件,抓好纠纷调处和感情修复,强化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办理司法救助案件,落实救助资金,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强化特殊群体权益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严厉打击校园暴力,运用“三合一”机制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被告人适用非监禁刑,发出关爱未成年人提示书。加强对老年人的保护,妥善审理涉养老服务、赡养等纠纷案件,让“银发族”老有所依。注重人文关怀,妥善办理涉残疾人案件,通过畅通无障碍通道、聘请手语翻译等措施,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推进涉诉信访法治化。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心用情解决“送上门的群众工作”。贯彻信访工作条例,坚持依法按程序解决信访诉求,妥善办理群众来信、走访。严格落实有信必复,完善领导包案、公开听证和案件评查等制度,涉诉信访程序性和实质性答复。两级法院院领导主动约访、带案下访,组织公开听证、案件评查,推动信访案件实质化解。
代表点评
省人大代表、淮南市直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省政府督学、淮南市妇联副主席(兼) 孙明霞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法院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24年以来,淮南法院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充分发挥职能,凝聚多方合力开展工作,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有力有效的司法保护。无论是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做好少年审判工作,还是强化落实档案封存、判后帮扶、协调社区矫正等举措,抑或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选派法官担任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都体现了淮南法院的法治担当,成效显著。建议淮南法院强化与社会、院校各界联动,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多维度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法治宣传等,做深做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不断健全完善保护未成年人工作机制,共同构建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大格局,筑牢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