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新时代 > 中院新闻
淮南法院2024 —— 一院一品
  发布时间:2025-01-04 09:24:22 打印 字号: |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2024年,淮南法院结合本地基层社会治理实际,将传统文化价值与和谐司法理念有机结合,把“‘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时代价值贯穿于各类民商事案件办理全过程,创新调解理念与方法,根据辖区不同特点,“一院一品”促推调解规范化、情理化,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让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花。

淮南中院诉前调解团队总结提炼一研、二听、三及、四找、五明、六做、七善、八巧、九聚“九步调解法”,引导全市法院调解人员在平等自愿、合法合理,尊重权利的原则指引下,充分化解双方当事人的对抗情绪,最大限度促成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以求握手言和、案结事了。

寿县法院深挖寿州传统文化中的“和解文化”,将其融合到新时代调解工作中,走出去,止矛盾于未发,请进来,化纠纷于前端,沉下去,解纠纷于诉内,形成了“握手言和·无讼寿春”工作品牌。

凤台县法院打造“凤调语顺”基层治理品牌。“凤调”:将诉前调解的“调”再往前延伸,融入基层治理大局。“语顺”:村干部讲“情”,镇干部说“理”,法院干警释“法”,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合力。

大通区法院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打造“尊知解纷”调解品牌,以“尊”为本,打造“护知”调解队伍;以“合”为贵,构建“专科”解纷机制;以“展”为续,实现“源流”降诉目标。

田家庵区法院秉持着“和谐和解、公正顺心”的理念,凝聚“1+2+N”调解力量,组建“1”支特邀调解队伍,引入“2”个驻院工作站,邀请“N”家基层治理单位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形成了“专职与兼职融合、专业与行业互补”的“舜心无讼”调解品牌。

谢家集区法院聘请辖区有基层调解经验的退休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作为特邀调解员参与婚姻家庭纠纷的调解工作由于矛盾纠纷得到化解后当事人总是向调解员讲“谢谢大姐”,“谢大姐”调解品牌逐渐被叫响,“谢大姐调解工作室”得以成立。

八公山区法院结合“豆腐故里”深厚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培优“老娘舅”调解品牌。尊重本地“娘亲舅大”民间习俗,凝聚“乡贤”力量,成立“老娘舅”调解中心,把“有话慢慢说”作为调解法宝。

潘集区法院创新设立“和盼调解工作室”,“和盼”谐音“河畔”,突出潘集区位于淮河之畔的地理位置,也有着“以和为盼”的寓意,蕴含着对构建“和谐潘集”的美好希冀。


代表点评

省人大代表、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街道黎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张贤


2024年的代表视察法院活动中,我在桐城参观了六尺巷,对“六尺巷 六步走”调解工作法有了直观认识。淮南法院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以定分止争为落脚点,以和为贵的风尚感化人心,将很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院一品牌”的背后是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不懈努力。具体来说,淮南法院通过上门立案、诉调对接、案件速裁、巡回审判、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案件回访、化解信访等举措,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联动,形成化解矛盾纠纷合力。同时,创新多元解纷工作平台,完善多元调解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衔接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就近就地化解。这些都为我们基层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可以利用的平台。

希望淮南法院继续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诉前调解,不断完善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助力辖区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责任编辑:李鸣

联系我们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路市中级人民法院             邮政编码:232001                        邮箱:794955919@qq.com

诉讼服务热线:12368           驻院纪检监察组电话:0554-66120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