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公正司法是人民法院的主责主业”。最高人民法院张军院长多次强调释法说理的重要性。今年9月,张军院长在国家法官学院2024年秋季开学典礼暨“人民法院大讲堂”上专门做了“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释法说理,提升司法公信”授课。2024年,淮南法院提升法官释法说理能力,在查明案件事实、精准适用法律、密切联系群众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实现义正辞严讲清法理、循循善诱讲明事理,感同身受讲透情理。
以清晰查明事实保障实体公正。一方面促进当事人积极举证。特别注重明确诉辩双方的证明责任,对于当事人就其主张未进行举证的,就证明责任、证明标准和法律后果进行必要的释明,避免当事人因对自身是否负有举证责任、举证应达到何种证明程度等存在错误认识而能举证却未举证,进而引发上诉、再审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开展依职权调查。强化一审审理过程中的现场走访、勘验、依职权调查等,及时固定能证明案件客观事实的证据,加强与专业部门、相关行业组织等的沟通交流,避免因认识错误导致裁判文书出现事实认定瑕疵。
以精准适用法律维护司法公信。同一事实有同一裁判结果,是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最朴素的要求,也是司法维护权威性、公信力的重要保障。淮南法院常态化召开业务条线例会,邀请一审承办法官列席二审专业法官会、审委会发表意见。勤于学习上级法院典型案例,善于领悟法律适用方法,提升找法、用法能力。精于运用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中国裁判文书网等平台、工具,提高法律适用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要素式审判思维提升裁判说理的严谨性、逻辑性,促进实现类案同判和两级法院裁判尺度不断统一。
以判后答疑密切联系群众。引导法官将“一审、首执即一次性解决问题”作为“理想境界”来谋划追求,善于运用当事人、社会公众听得懂、看得明白的语言。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做实矛盾化解全过程释法明理。设立司法释明中心,即时解答群众疑惑,与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加强村、社区、街道等基层组织的工作联系,把握社情民意、了解乡风民俗、探究商业规则、提升“共情”能力,努力使一纸判决在扎实政治效果、立足法律效果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
代表点评
省人大代表、淮南市八公山区八公山镇杨家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李波
淮南法院做实裁判释法明理工作,是把实质性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作为司法工作目标、导向,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在每一个审判环节都把服判息诉的功课做到极致的生动体现。记得到淮南中院参观时,该院专门设立人大代表调解室,就是借助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优势,合力化解群众内部矛盾。
对于人民群众来讲,“案结事了”是关切期待,“政通人和”是对良法善治、长治久安的深切向往。希望法院进一步加强“如我在诉”意识,融情于法、融理于法,持续做好裁判文书释法明理,多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方式、理解得了的法理、接受得了的道理办好每一起案件,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