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党的多年教育和培养使我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法官,为民服务,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本份。”
他从1997年到凤台县法院工作,二十五年来,他扎根乡村,埋头基层;他淡泊名利,尽职守责。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在基层,奉献在党的审判事业中,他真正恪守“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不断练就“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工作本领,用忠诚书写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用锐气展示基层干部的激情活力,用忘我工作诠释员额法官的责任担当,他就是凤台县人民法院毛集法庭庭长储士宏。
贴民心 顺民意 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2021年3月30日,一名40岁的男子,在毛集法庭的立案大厅里焦虑地走来走去。正在指导其他当事人立案的储士宏看到了这名男子的不安,他便走上前去询问男子。原来男子的母亲洪某因为交通事故病卧床前,肇事方至今未对老人的损失作出赔偿。84岁的老人无法起床行走,需要家人的照顾,今天男子为老人做好早饭,趁着老人吃饭后的休息时间,匆忙赶到毛集法庭,哪知经过咨询,他才知道立案还需要老人本人亲自办理,着急的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你不要急,我们去看看,如果符合条件,我们到你们家去立案”,听到男子的话后,储士宏立刻带上书记员前往老人家中。在关切地慰问老太太的病情和生活状况后,他详细了解了老人的诉求,向老人解释立案的法律规定,告知诉讼中的权利义务,在老人家便为老人立上了案。为方便老人,他又决定将“巡回法庭”搬进老人家里,把案件庭审开到她的病床前。案件审理结案后,为保障老人权益及时兑现,他还积极做当事人工作,让老人尽快拿到了赔偿款。
“共产党的干部好啊”,在案件结案后,老人老泪纵横地拉着储士宏的手说。
在日常工作中,储士宏从一迎一送、一杯热茶等小事入手,始终坚持对当事人笑脸相待,用问候舒缓当事人情绪,在诉讼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当事人感受到法院的关怀和温暖。“老百姓的揪心事烦心事,我们往往可能认为是小事,但每一件都是群众的大事。将心比心,在法律范围内,怎么方便老百姓我们就怎么做”储士宏说。
解民忧 抒民困 用心用情用力化纠纷
“我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让老百姓在案件审理中看到法院的勤勉,感受到司法的公正”。这是储士宏在一次述职时的讲述,平凡的话语里流露出人民法官的初心使命。
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2017年7月,凤台县法院党组决定让储士宏到审判质效相对落后的毛集人民法庭主持工作,他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党组把我这颗螺丝钉放在哪,我就紧紧钉在哪”。毛集法庭辖区范围广,案件任务重,新类型复杂案件多,作为毛集法庭党支部书记,他充分发挥头雁作用,任劳任怨,敢于担当。带头学习《民法典》等新颁法律法规,主动办理疑难重大案件,在全庭推广类类案检索、类案类判制度,他所承办的案件数量长年在凤台县法院排名第一,案件质效也位列全院前茅。
“储庭长,你为了我们的事情,费了那么大的劲,太感谢你了,我要给你送匾,放鞭炮。”2021年8月的一天,朱老太来到毛集法庭,拉着储士宏的手不停地说,她对储士宏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朱老太和朱某都是毛集一个村子的村民,朱老太为了行路方便,在家门口自行垫了一条土路。可是这条路朱老太就是不让朱某通行,还专门设置了路障,两家为此产生纠纷,村里、镇里,甚至派出所多方组织调解,都没有平息。双方越演越烈,最后闹上了法庭,朱某起诉朱老太要求排除妨碍,拆除路障。双方当事人怒气冲冲,朱老太更是说只要我在一天,他们肯定走不了这条路。
按照法律规定,这样的案子很容易判决,但双方都是一个村子的村民,一判了之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储士宏看着剑拔弩张的当事人,陷入了沉思,他决心解开埋在双方心中的疙瘩。储士宏一次又一次来到朱老太家,不厌其烦地向她释法明理,但是朱老太就是一句话,“我不拆”。储士宏没有气馁,他第5次来到朱老太家,他对朱老太说“我也是农民的儿子,我的母亲和您差不多年龄,我知道母亲最烦心的事一定会讲给儿子听,您就和我说说呗”,储士宏的一番话终于解开了朱老太的心结,二人在一起一聊就是四个小时。原来,朱某家的亲人过世后,朱某等人在抬棺时将棺材无意停在了朱老太家的门口,但这是在农村最忌讳的事情,加之朱老太已80多岁,朱老太一家对此抱怨很深,两家矛盾因此产生。
了解了纠纷的症结所在,储士宏马上就找到朱某做调解工作,他告诉朱某,做人要懂得换位思考,应该理解朱老太的心情,且路是朱老太垫的,给予补偿也是理所应当。双方的工作终于做通了,很快就达成了调解协议,最终握手言和。朱老太拆除了路障,朱某也向朱老太做了解释并给予补偿。
“储庭长一直要求我们,农村的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等一定要慎重判决,多和当事人做工作,找到纠纷的症结,争取把矛盾化解在源头。”毛集法庭副庭长刘喜乐说。
听民声知民情 茶香氤氲间厚植为民情怀
“清甘本无滓,渴饮得真味”,喝茶是中国人特有的习俗,茶馆更是老百姓话家长里短的乐园。在毛集法庭辖区的曹集镇是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镇,以色清、味醇、香浓的曹集茶远近闻名。毛集法庭大胆探索自治、德治、法治有机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依托当地茶文化,成立了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曹集茶馆法官工作室。
“储庭长,你给我评评理,当年白纸黑字打的借条,他愿意给我两分的利,他现在说不还就不还了。”
“储庭长,我们家闺女大姑娘变成了小媳妇,他们家还让我们退彩礼,哪有这样的事情。”
“储庭长,老人不是我不赡养,但也不全是我一个人的事,我们兄弟几个都要出钱出力。”
储士宏每个星期都要到茶馆工作室,为群众们“上茶”,给闹心事评理,在茶馆里,婚约纠纷、邻里矛盾、赡养争执.....谁家遇上棘手事,就到此处说道说道。茶桌上,储士宏耐心细致调解,茶馆里的众人参与评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通过交心换心,说法说情,使得矛盾纠纷是非曲直一目了然,不但彻底化解了纠纷 ,还为群众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储庭长,你讲的在理,我服,我现在就把赔偿款转给他们”饭店老板老张说。
学校组织春游本是一件好事,2020年4月的一天,在毛集焦岗湖春游的一队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到老张的饭店吃中午饭,但是哪想到吃饭时,一名学生因为碰落在桌边的茶壶,被开水烫伤,送到医院治疗后,产生了相应的医疗费用。学生家长认为学校和饭店都有过失,要求承担赔偿责任。老板老张不干了,他说学生自己碰的茶壶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肯定不陪。眼看调解陷入僵局,储士宏并没有放弃,而是再次约谈老张,他给老张倒上一杯清茶,然后把茶壶放在桌沿,耐心向他解释法律的规定,“饭店负有保障食客安全的义务,茶壶应当放在安全的地方,你看我把茶壶放在桌边,茶嘴都超出了桌沿,这样做你说是不是存在安全隐患呢?” 通过多次调解,储士宏终于做通了老张和学校的工作,受伤学生及时拿到了赔偿款。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辛勤的付出也让储士宏和他所在的毛集法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2017年以来,储士宏先后被评为全省法院优秀人民法庭庭长,全市法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21年他所在的毛集法庭被省高院表彰为全省优秀基层法庭。
“储士宏同志扎根基层二十五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守法官职责,践行司法为民,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忠于法律、忠于人民的奉献之歌。他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凤台县法院主要负责人说。